議員盧繼竇詢問:一、關於臺茶在國際市場沒落有幾個原因:1.檢驗工作非疏忽即與茶商有勾結,應嚴格檢查;2.檢驗技術太差:本省茶葉是以BOP(一級)為標準,而在國際市場變成OP(二級),不得不懷疑檢驗技術有問題;3.工廠為圖一時之利,粗製濫造,並參有澱粉、赤糖,致使茶葉品質低劣;4.印度、錫蘭及大陸匪區茶葉,近在國際市場與我們作經濟競爭,須改善臺茶品質及成本;5.省政府未能在外銷政策方面加以改善,並設法補助茶商,影響茶葉銷路及外匯政策;二、關於廳長報告說農林廳現對於茶葉政策努力,我有意見:1.減低成本,提高產量,本省茶葉生產未缺乏,且有很多茶園無人去採,因此並非產量問題;2.關於提高品質,我無意見;3.茶葉品質之提高,不合格百分率降低,並不能說茶葉品質以提高,要檢驗技術提高,嚴格執行檢查,百分比降低的話,才能說品質提高;三、今後如何恢復茶葉在國際之信譽:1.應注意國際茶葉需要之趨向,哪個地方需要哪種茶,並加強檢驗;2.省政府需要有一種外銷政策,如用外匯百分之百,使茶商沒有損失,才有辦法恢復國際信譽;3.本省尚存八百萬公斤壞茶葉,省政府應設法處置,避免茶商濫竽充數;以上請詳細答覆;補充詢問:對於八百萬公斤舊茶葉如何處理,請再報告一下;壞茶葉不論多少,如無適當的處理,壞茶葉再出去,則影響國際信譽;調查時據說八百萬公斤大部分是壞茶葉,廳長說只有五百萬公斤,其中一小部分是壞的,不知確否?且不要檢驗的茶葉可以出口,有否事實?假使茶葉不予出口,本省幾百萬公斤的茶何時能銷完,且工廠及查商損失不少,省政府對此問題有無處置?如有來申報檢驗,好的准其出口,否則不能出口,而不能出口之茶葉,在本省也不能銷,如何予以處置?議員張芳?補充詢問:藉此機會建議廳長,農林廳對製糖方面有肥料貸款的辦法,對於製茶方面,似乎也可以仿效製糖辦法,透過工廠貸給肥料,方可增加單位面積,改良品質;議員盧繼竇補充詢問:商人為牟利所參雜沙石之茶葉,固應自行負責,但站國家經濟立場,應盡量爭取外銷。